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研究团队在《PNAS》上报道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 2009-08-06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方精云研究团队在《PNAS》上报道生物多样性分布规律的最新研究进展。 [详情]
《自然》发表中科大通讯:关注中国湿地和水鸟 2009-07-29
《自然》发表中科大通讯:关注中国湿地和水鸟。 [详情]
《自然—地球科学》:气候变暖并非皆因二氧化碳 2009-07-22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5500万年前的全球急剧升温事件并不完全是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激增。这项研究显示,在气候剧烈变化带来的影响这一问题上,科学家们之间存在巨大分歧。5500万年前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时期)中,全球气温在几 [详情]
《Science》:气候变化致英国绵羊体型变小 2009-07-07
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气候的不断变暖,使得英国一种绵羊的体型越变越小。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7月2日美国《科学》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在英国苏格兰的某个岛上,以前夏天绵羊都要靠多吃草来增加体重,这样才能渡过难熬的冬天,因此长期以来 [详情]
《Science》:嫁接可使遗传信息交换 2009-06-24
嫁接是一种被育种家广泛应用的无性繁殖方法,主要目的是改变植物形态或增加植物抗病性。当芽和树根接触时,嫁接也可能在天然环境中发生。 [详情]
《Science》:利用O-18研究气候突变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图文) 2009-06-15
最新1期《Science》报道了美国科学家利用18O研究气候突变对地球生物圈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对于大气环境及地球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详情]
《Nature》发表地球微生物学方面的新闻特稿“Geomicrobiology: Low life” 2009-06-15
《Nature》发表地球微生物学方面的新闻特稿“Geomicrobiology: Low life”。 [详情]
《Cell》:DNA损伤导致白发 2009-06-15
日本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上发表论文说,头发根部形成色素细胞的“色素干细胞”,因无法修复其自身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损伤而枯竭,是导致白发生成的原因。 [详情]
《Nature》:生物群落的自我恢复 2009-06-14
最新一期《Nature》(2009年6月11日出版)刊登的1篇论文评述文章介绍了生物群落的自我恢复。 [详情]
《PLoS:ONE》:英调查显示全球学术不端行为普遍 2009-06-08
近几年,各国媒体不断曝光科研人员学术作假行为。英国一项最新调查发现,科研学术不端行为可能远比人们想像得严重,近半数科研人员表示知道自己的同事存在学术不端行为。 [详情]
《科学》:生物灭绝或因四川峨眉山火山喷发 2009-06-03
最新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刊载文章称,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生物大灭绝,很可能是四川峨眉山玄武岩火山大爆发导致的。 [详情]
《新科学家》:气候变化到2030年可能导致每年死亡50万人 2009-06-02
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上周是气候变化行动者忙碌的一周。一是诺贝尔奖获得者齐聚伦敦,呼吁世界政府采取紧急行动,以应对灾难性的气候变化。二是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领导的全球人道主义论坛上周五警告说,气候变化正在严重影响着人类,目前全球每年有30万 [详情]
《自然》: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与荧光灯相媲美 2009-06-02
近年来,关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使得该技术广泛用于小型显示器甚至电视荧屏的生产。但是长久以来,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在节省能耗方面,还没能超越荧光灯所能达到的节能标准。 [详情]
《PLoS综合》:捕捞使冰岛鳕鱼种群面临崩溃 2009-06-01
冰岛的鳕鱼水产业在全球拥有最大的规模,每年可向市场提供大约20万吨鳕鱼。与西大西洋崩溃的水产业相比,这里的渔业储备要好得多。然而尽管如此,对鳕鱼进行的遗传学分析显示,捕鱼正在改变着鳕鱼的种群,进而可能在局部导致崩溃。 [详情]
《科学》:皮肤细菌比传统认识的更为多样化(2009-05-29) 2009-05-31
据5月29日的《科学》杂志报道说,我们的皮肤是比人们从前认为的更加多样化的细菌的家园,而皮肤的局部环境(如潮湿并长有毛发的腋下或干燥、光滑的前臂等)都会影响在这些地方生长的细菌的种类。这些发现所用的是采自健康人体的数据,它将给未来的有关细菌 [详情]
《科学》:北极圈未探明天然气储量占全球三分之一(2009-05-29) 2009-05-31
美国和丹麦科学家28日公布研究成果称,北极圈内的未探明天然气储量约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俄罗斯版图内。此外,北极圈内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可能占全球未探明储量的3%到4%。 [详情]
《保护生物学》:气候变化正使大喜马拉雅地区冰川锐减 2009-05-30
最近一期的《保护生物学》(Conservation Biology,Volume 23,No. 3,520530)杂志发表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员等专家的论文消融的喜马拉雅: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计的梯度效应。研究发现气 [详情]
《科学》杂志在线:二氧化氮排放与航海线路密切相关 2009-05-27
那些利用人造卫星追踪欧洲大气中的二氧化氮污染物来源,以及确定最繁忙的欧洲航海线路(蓝色)的研究人员发现,两者能够精确吻合。 [详情]
《科学》:发表新美中专家评述文章《橡胶神话》 2009-05-26
在西双版纳地区,靠近村庄和道路的坡地轮歇地多被转为橡胶种植区5月22日,《科学》(SCIENCE VOL 324 22 MAY 2009)杂志在线发表了由新加坡国立大学地理系Alan D Ziegler,美国东西方中心Jefferson M [详情]
《自然》:汶川地震暴露中外科学家的认知缺陷(2009年5月14日出版) 2009-05-24
龙5月14日的《自然》杂志在题为《沉睡的巨龙》(The Sleeping Dragon)的特稿中,较为详细地回顾了自汶川地震一年来,中外科学家对这一罕见而独特的大地震的思考。 [详情]
《Water Research》:合理利用水资源可缓解粮食危机 2009-05-19
瑞典和德国科学家在最新出版的美国《Water Research》杂志上报告说,如果人类能够合理管理和科学利用各种水资源,将能缓解全球未来可能出现的粮食危机。 [详情]
《Science》:生物电能要比生物燃料更有效 2009-05-19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开发生物能源过程中,以单位土地面积的能效来看,利用生物电能要比利用生物燃料更有效,前者可更好地利用土地,保护环境。生物能源主要包括生物电能和生物燃料两大类。生物电能指的是利用各种植物秸秆进行发电,而生物燃料则是以玉米 [详情]
《自然—地球科学》:含铅量高的云层可助地球降温 2009-05-15
一个由美国、德国和瑞士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最新研究发现,空气中的含铅颗粒对云层中冰晶的形成极为有利,这不仅对降水有利,可能还对整个气候有影响。云层中雨雪冰晶的形成必须有微小颗粒作为凝结核,又称冰核。通常充当冰核的有悬浮在大气层中的尘埃、煤烟 [详情]
美国:生物电能要比生物燃料更有效 2009-05-12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开发生物能源过程中,以单位土地面积的能效来看,利用生物电能要比利用生物燃料更有效,前者可更好地利用土地,保护环境。生物能源主要包括生物电能和生物燃料两大类。生物电能指的是利用各种植物秸秆进行发电,而生物燃料则是以玉米 [详情]
美研究显示年轻人可能更易感H1N1流感 2009-05-12
美国科学家近日完成对美国境内最初的642名H1N1型流感确诊患者的分析,分析结果揭示了该病毒的分布状况、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易感性差别以及患病症状。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