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时间:2009-11-23 阅读: 我要评论:
第四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
11月18日上午,由清华大学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体废物分会、国家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中国危险废物管理培训与技术转让中心主办,由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承办的“第四届固废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在清华大学环境系隆重开幕。国家环保部污染与防治司李新民、清华大学环境系教授余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固废分会全浩出席了开幕式。
会议现场
为促进管理与科技领域的广泛交流和合作,由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承办的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每年在清华大学举行。这一学术性的国际年会已经成为阐述科学理念、展示先进经验、讨论环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重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各国政府机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界的各类人士的积极参与。
第四届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国际会议主要就固体废物的管理,尤其是电子废物、危险废物、污泥、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物的管理、资源化、资源化利用和处理处置等方面展开讨论。电子废物是当前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 热点问题,2009年2月25日我国颁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用于解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活动,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为此,本界会议安排了废弃电子电器产品管理政策的专题讨论,将邀请美、日、欧等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介绍本国的WEEE实施的经验。为加强我国废旧电子回收管理和处理技术水平,本界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电子废物回收处理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安排了电子废物处理产业发展论坛,此外,为促进我国危险废物处理产业的发展,会议安排了危险废物处理产业发展论坛。
李新民致辞 余刚致辞
李新民指出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固体废物的管理工作,在固废管理的立法、标准、设施建设以及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地进展。但由于我国固体废物的种类多,数量大,环境隐患大,固体废物管理和污染防治仍然是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在国际上,固体废物的立法、标准、科学研究、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已经跨越了国家和地区的界限,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物质流和资金流。在这种情形下,通过沟通与交流,在国家和地区间的固废管理方面取得理解和互信,对于遏制固体废物的非法越境转移,污染物的扩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余刚谈到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于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电子废弃物、生活垃圾等固体废弃物为代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子废弃物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很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处理系统,但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有效的进行固体废物管理,有效地防止污染,以及实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产业化,是政府、科研人员以及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次会议为大家搭建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寻找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全浩致辞
中国固体废物管理是在1995年固废法颁布开始的,到现在已经经历了15年的历程,在这15年中,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和规划一直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全浩说。任何一个社会都通过规划和行政管理来运行的,规划与行政管理密切配合才能达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规划和行政管理协调不好,甚至有时候是脱节的。从事废物回收利用的中小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废弃物产生的污染,废弃物产业化的重任必然要落在中小企业的肩上,但中小企业规模小,还没来得及形成品牌效应,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国家在管理层面上和技术层面上应对其进行扶持。
本会议为期3天,将就“电子废物的环境管理与技术、固体废物与电子废物管理、废物生物处理研究技术进展、危险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管理与技术、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废物的贮存、处理处置和风险评价、电子废物处理的产业化发展、电子废物及其它废物的回收处理技术、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发展、危险废物管理与技术、市政污泥管理与技术、城市和农村地区固体废物的管理与技术、生物质相关技术与生物质能源、 实用技术和环境实践的研究和经验、其他与固体废物相关的管理和技术问题”等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
环境科学之家(http://www.eschina.org.cn/ http://www.esresearch.cn)
第16届世界清洁空气大会:空气污染每年造成200万城市人口死亡 |
第六届纳米毒理学国际大会(Nanotoxicology--2012)在北京召开 |
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在长沙举行 |
第383次香山科学会议研讨“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 |
第九届国际海洋生物技术大会10月9日在青岛开幕 |
第18届国际环境指示剂大会在合肥召开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