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军: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解读

时间:2009-09-02  阅读:    我要评论:

 
李虎军: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解读
 
《财经》杂志高级记者李虎军9月1日在其科学网博客发表文章,对两院院士初步候选人名单进行了解读。以下为博文摘要: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中,最年轻者是39岁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潘建伟是中国旨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千人计划”首批上岗者之一。
凭借“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而获得200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三位科学家中,63岁的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和69岁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均远进入了初步候选人名单,60岁的云南大学教授侯先光在有效候选人大名单之中,却未能成为初步候选人。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被视为中国自然科学的最高荣誉,近年来经常空缺。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中,最年轻者是40岁的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创始人邓中翰。
与中国科学院相比,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候选人中不少具有官员背景,如中国工程院此次院士增选的第二轮入围者中,包括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张基尧,原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等现任或卸任官员。
院士本来是一种学术荣誉,是对院士本人学术水平和学术道德的一种认可。但在中国的学术环境和社会背景中,院士称号很容易被异化。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在该院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会议上就指出,近年来,科技界陆续出现一些学风道德问题,院士招收数量众多的研究生和院士异地、多单位兼职等问题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虽然出现问题的只是个别现象,但已影响到整个院士队伍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中国科学院学部也在2009年院士增选启动时专门发表声明,强调院士称号既是荣誉,更是责任,绝不能把院士称号异化为权力、地位、身份和利益的象征,更不能变为院士所在单位或部门用以获得更多部门利益的资源。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由于院士称号可能给院士个人和所在机构带来种种好处,有的机构甚至利用各种不正常的手段帮助其院士候选人“竞选”院士

如何保证新选出的院士真正符合院士标准,得到学术界和社会的认可,成为了摆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学部面前的难题。
 

本栏目最近更新

不含 BPA 的产品未必安全!研究指出 BPA 替代品同样有生殖毒性
拉斯维加斯利用行人脚步为城市供电
空气污染可能加速大脑衰老
欧盟报告:欧洲生物多样性正在快速丧失
微生物扮演世界能源救星,生产可替代石油原料
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23日在纽约开幕
关键词:李虎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