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朱彤教授《Science》文章展望“超大城市的清洁空气”
时间:2009-11-05 阅读: 我要评论:
北京大学朱彤教授《Science》文章展望“超大城市的清洁空气”
10月30日出版的《Science》(《科学》)发表了美国NOAA科学家David Parrish和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朱彤教授联合撰写的展望文章“超大城市的清洁空气”(Clean Air for Megacities),该文提出超大城市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强调超大城市空气污染的治理也为控制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契机。2009年12月将在哥本哈根召开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该文可为政策制定者在全球气候变化控制对策方面提供新的视野。
超大城市(Megacities)指人口超过一千万的城市,目前全球有19个,包括中国的北京和上海。2008年全球居住在城市的人口首次超过50%,随着全球进一步城市化,预计在2025年将出现27个超大城市。Parrish和朱彤撰写的文章指出,超大城市作为人口密集的地方和引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由于超大城市主要依赖化石燃料产生的能源,同时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以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并对气候变化有较大的贡献。目前全球绝大多数超大城市的颗粒物浓度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由于超大城市大量人口呼吸受到同样污染的空气,因此超大城市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更加严峻。然而正是因为超大城市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因此超大城市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以及采取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可以同时减少空气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在保护人体健康、减少气候变化方面可取得更大的共同效益。
朱彤于2005年起发起和带领北京大学大气化学研究团队组织了“北京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研究”国际合作研究计划CAREBEIJING,来自中国、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韩国200多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CAREBEIJING-2006、2007、2008的大气环境加强观测,研究北京和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的化学转化、输送过程和健康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已转化为政策建议,为保障北京奥运空气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基础研究成果已于2009年在大气科学国际一流刊物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s发表了一期14篇论文的专辑,目前正在另一国际一流刊物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上发表专辑。
朱彤教授于2009年起担任国际大气化学学术组织IGAC (International Global Atmospheric Chemistry)科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席,正在领导IGAC的一个工作组撰写“超大城市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影响的评估报告”。朱彤教授同时还在国际地圈生物圈研究计划(IGBP)中负责编写“超大城市与海岸带”主题的综合集成报告。此次在《科学》发表的文章是这些工作的一个阶段性成果。
《Nature》:中瑞合作研究确定二次气溶胶是中国雾霾的主要污染物 |
《Nature》:气候变化影响南极海狗生存 |
《PNAS》:人造叶片电池实现光合作用 |
《Science》:首份21世纪全球森林变化图 |
《Nature》:北京大学朴世龙等人解析昼夜变暖对北半球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
2013年11月07日《Nature》杂志精选导读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