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解读

时间:2012-03-12  阅读:    我要评论:

 

《“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解读

 

近日,科技部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生物能源技术主攻方向:大力发展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能源产品相关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研究开发微藻生物固碳核心关键技术,建立年固定二氧化碳总量超过万吨的工业化示范系统,率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藻固碳的产业化”。

 

 

业内专家指出,前述规划内容有望推动我国生物能源技术在“十二五”期间获得突破性进展,并促使相关技术形成在全球范围内的领先地位。

 

 

高级生物能源形式成重要科研方向

 

 

《规划》提出,要“研究开发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生物燃气、生物制氢等生物能源产品制造过程的共性关键技术和专用设备,以工业和城市生活废弃物为原料,建立生物能源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

 

 

本报记者注意到,一向作为重要生物能源利用形式的生物发电,并未被列入“十二五”期间技术研发重点。对此,一位业内专家指出,农作物秸秆等植物生长是个复杂的过程,由此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果作为生物发电燃料直接烧掉便是一种资源浪费行为。

 

 

“目前,我国每年要耗巨资去购买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因此有必要将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燃气等高级生物能源形式作为未来重点发展的技术方向。”前述专家对本报记者表示,正缘于此,科技部才将上述技术领域列为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研发技术。

 

 

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委会秘书长袁振宏看来,此次规划有部分欠妥之处。如在生物能源产品原料方面,仅提出“以工业和城市生活废弃物为原料,建立生物能源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技术示范”。

 

 

袁振宏表示,在生物能源原材料方面,除了规划中提出的“工业和城市生活垃圾”外,还可以在培养种植能源作物上做文章。

 

 

《规划》指出,将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

 

 

“这个规划可以吸引社会资金介入生物能源技术领域,进而促进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企业参与相关技术研发,由此加快其产业化进程,并转化为推动生物能源行业发展的巨大动力。”袁振宏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

 

 

或将率先实现微藻固碳产业化

 

 

《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将研究开发微藻生物固碳核心关键技术,率先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微藻固碳的产业化。

 

 

微藻固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生物能源技术,并有潜力成为中国二氧化碳减排的主要手段和生物柴油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沙荒地面积约130万平方公里,如果利用其中的5%(6.4万平方公里)养殖微藻,可固定二氧化碳16亿吨,占我国目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可生产生物柴油约10亿吨,占我国目前整个生物能源利用总量的50%以上。

 

 

“微藻生物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产生的航空油、高品质柴油源源不断,可用于我国的航空和军事等重要领域,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新奥集团生物质能源技术中心总经理刘敏胜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

 

 

事实上,我国在微藻生物固碳方面技术水平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以新奥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在该项技术产业化实施上甚至略有领先。

 

 

据刘敏胜介绍,新奥已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新奥煤基低碳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的沙荒地上,建立了化工生产低碳技术微藻示范项目。

 

 

此外,新奥目前在微藻的藻种技术、养殖技术、反应器设计制造、微藻收集及后处理技术上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获得国内国际专利70余项,新奥主持实施的国家“863”项目“CO2-油藻-生物柴油关键技术开发”已经完成。

 

 

刘敏胜认为,从技术上讲,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国外相当,而且我国在技术实现低成本化和快速产业化方面还有优势,因此《规划》中提出的“率先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很可能实现。

 

 

对于实现产业化的时间表,刘敏胜表示,新奥希望在科技部的支持下,集合全国的科研力量和产业化力量,实现微藻生物固碳技术的快速产业化。

 

本栏目最近更新

PM2.5尚未解决,臭氧又开始肆虐——中国空气污染现状
中国抗生素污染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
转基因“科普”为什么这么难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质能发电公司
葛剑雄:环保领域科研工作应防止功利化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物能源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环境人  作者:Environmnetor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