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特许经营制度,撬动更多社会资本
时间:2009-04-07 阅读: 我要评论:
“保增长离不开市政投资,关键是要进一步完善特许经营制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
3月27日,在2009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建设部引入市政设施最早的奠基者之一徐宗威在发言中指出,抵御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扩大投资拉动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但是,光靠政府投资拉动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是要靠社会资本的进入。
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之后,对中国经济确实是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出口,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包括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事实证明中央的这些决策是非常及时、正确和可行的。中央的四万亿投资只是一个引导,恐怕更多的投资还是需要社会资本的投入。
而,投资市政是提振信心的最直接的方式。徐宗威从以下四方面阐述:
第一,市政投资是最安全的投资领域。这是由市政公用事业的三个基本的属性决定的:第一个属性,就是市政公用事业的经营具有垄断性,谁投资了市政公用事业,谁就具有了垄断地位。第二,是由于服务的公益性,老百姓天天要吃水,天天要坐车,所以收益是稳定的。第三个属性,就是它的风险政治性,一旦出现风险,政府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伸手。所以很多风险的出现,政府是会管的。
第二,投资市政是投资效应最大化的领域。凯恩斯分析,之所以出现经济萧条是因为投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造成的。但是中国的市政公用事业缺口还很大,而且未来的预期需求还很大。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根本就没出现。所以大家应该充满信心地投资市政公益事业。
第三,投资市政公用事业是见效最快的一个领域。过去80年代初讲改革开放,讲发展经济,讲得最多的就是讲改善投资环境,只要路有,气有,通讯有,水、电、气、热有了,投资者有愿意来,没有这些设施,没人愿意来。现在市政设施同80年代初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缺口、质量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投资市政领域,完善市政设施,给经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设施条件,恐怕是提振信心的最基础的条件。政府首先要投入,才能拉动更多的社会资本的进入,产生更大的投资效应。
第四,扩大市政投资是最具潜力的、市场最大的一个投资领域。有两个方面的需求:现实的需求就是现在的市政公用设施,一年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个亿了,在国民经济GDP当中占2.7这样的分量,如果扩大一倍,两万个亿,就可以达到4几多,甚至5点多。中国又是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预计未来20年还会有三到四亿的人口进入城市,所以对市政设施的需求是巨大的。
在确保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要扩大市政投资,通过扩大市政投资,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徐宗威强调,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有几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公共财政在市政设施建设的投资当中应该有一个比较适当的比例。徐宗威认为这个比例现在太低了,虽然中央和地方有事权划分,市政设施的投资任务主要的甩给地方,但是中央政府不能说就没有责任了。1981年,中央财政拨款占全国的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26.5%,到了1991年初,中央财政拨款占全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到5.0%。到了2001年,中央财政的拨款占全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到4.0%。2007年,这个比重降到了0.8%,不足1%。这个比例太低了,用于教育的、就业的、社会保障的才7.5,用于交通的占3.5%。这是一个问题。
二,对于事业性的亏损部分财政补贴要到位。改革当中确实有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了市政事业,大量的外国资本进入市政事业。但是进入之后,不等于政府就可以没有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了,该补的还得补,该贴的还得贴,无非是这个时候的补和贴更透明、更科学、更合理。政府财政对市政公用事业的补贴一定要到位,改革不等于补贴没有了。
三,民营企业按照目前的政策要求,包括外国资本,对市政公用事业等敏感的产业,关键领域,是不能够控股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间接取消了固定回报。这两条措施对民营企业和外国资本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投资者的利益,是必须研究的问题。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保护投资者利益。比如说资产的退出制度,投资欢迎,如果愿意走也可以,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什么条件?比如说市场的保护政策,既然投资了,市场能不能够保证交给投资者,不能说排斥其他领域,就是要保护这个市场,也就是保护他的利益。再如经营权能不能转让,投资不愿意做了,可以,经营权能不能转让、在什么条件下转让才能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四,寡头垄断。在中国城市的市政公用行业中,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是有这样的苗头。寡头垄断的出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客观的。这是由于市政公用事业、这个行业自己所具有的属性--自然垄断性所决定的。自然垄断性不会因为资本、设施、经营者信公就垄断,信私就不垄断。垄断经营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垄断寡头和政府的利益分配,有了垄断的利益,垄断经营者不能全拿走,全拿走了,老百姓会有看法,会有怨气,政府也不干。长此以往,经营干不下去。所以在行业内形成寡头垄断经营,根本的出路是要解决好利益分配,就是在寡头垄断和政府之间要公平地分配利益。
五,市政企业的税收问题。目前看市政行业八个大的投资领域,以及这八个大的投资领域所形成的企业税收,同其他工业企业的税收基本上差不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有一点点优惠。但是按税法的规定,非营利性组织,所得税是要免除的。市政企业的公益性没有体现出来。徐宗威建议,应该专门研究针对市政和八个领域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全面的税收政策,这方面通用咨询在研究。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如何有效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提振信心值得研究。同样,在危机面前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是每个人的功课。
3月27日,在2009城市水业战略论坛上,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建设部引入市政设施最早的奠基者之一徐宗威在发言中指出,抵御金融危机,确保经济增长,扩大投资拉动是非常必要也是可行的。但是,光靠政府投资拉动是不够的,更主要的还是要靠社会资本的进入。
金融危机风暴席卷全球之后,对中国经济确实是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中央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出口,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包括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事实证明中央的这些决策是非常及时、正确和可行的。中央的四万亿投资只是一个引导,恐怕更多的投资还是需要社会资本的投入。
而,投资市政是提振信心的最直接的方式。徐宗威从以下四方面阐述:
第一,市政投资是最安全的投资领域。这是由市政公用事业的三个基本的属性决定的:第一个属性,就是市政公用事业的经营具有垄断性,谁投资了市政公用事业,谁就具有了垄断地位。第二,是由于服务的公益性,老百姓天天要吃水,天天要坐车,所以收益是稳定的。第三个属性,就是它的风险政治性,一旦出现风险,政府不会袖手旁观,一定会伸手。所以很多风险的出现,政府是会管的。
第二,投资市政是投资效应最大化的领域。凯恩斯分析,之所以出现经济萧条是因为投资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造成的。但是中国的市政公用事业缺口还很大,而且未来的预期需求还很大。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根本就没出现。所以大家应该充满信心地投资市政公益事业。
第三,投资市政公用事业是见效最快的一个领域。过去80年代初讲改革开放,讲发展经济,讲得最多的就是讲改善投资环境,只要路有,气有,通讯有,水、电、气、热有了,投资者有愿意来,没有这些设施,没人愿意来。现在市政设施同80年代初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缺口、质量还有很大的差距。首先投资市政领域,完善市政设施,给经济、社会生活创造更好的设施条件,恐怕是提振信心的最基础的条件。政府首先要投入,才能拉动更多的社会资本的进入,产生更大的投资效应。
第四,扩大市政投资是最具潜力的、市场最大的一个投资领域。有两个方面的需求:现实的需求就是现在的市政公用设施,一年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一万个亿了,在国民经济GDP当中占2.7这样的分量,如果扩大一倍,两万个亿,就可以达到4几多,甚至5点多。中国又是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可以预计未来20年还会有三到四亿的人口进入城市,所以对市政设施的需求是巨大的。
在确保经济增长的过程当中,要扩大市政投资,通过扩大市政投资,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积极的贡献。徐宗威强调,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有几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一,公共财政在市政设施建设的投资当中应该有一个比较适当的比例。徐宗威认为这个比例现在太低了,虽然中央和地方有事权划分,市政设施的投资任务主要的甩给地方,但是中央政府不能说就没有责任了。1981年,中央财政拨款占全国的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是26.5%,到了1991年初,中央财政拨款占全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到5.0%。到了2001年,中央财政的拨款占全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降到4.0%。2007年,这个比重降到了0.8%,不足1%。这个比例太低了,用于教育的、就业的、社会保障的才7.5,用于交通的占3.5%。这是一个问题。
二,对于事业性的亏损部分财政补贴要到位。改革当中确实有大量的民营企业进入了市政事业,大量的外国资本进入市政事业。但是进入之后,不等于政府就可以没有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了,该补的还得补,该贴的还得贴,无非是这个时候的补和贴更透明、更科学、更合理。政府财政对市政公用事业的补贴一定要到位,改革不等于补贴没有了。
三,民营企业按照目前的政策要求,包括外国资本,对市政公用事业等敏感的产业,关键领域,是不能够控股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间接取消了固定回报。这两条措施对民营企业和外国资本构成了一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确保投资者的利益,是必须研究的问题。需要采取更加灵活的、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保护投资者利益。比如说资产的退出制度,投资欢迎,如果愿意走也可以,当然需要一定的条件,什么条件?比如说市场的保护政策,既然投资了,市场能不能够保证交给投资者,不能说排斥其他领域,就是要保护这个市场,也就是保护他的利益。再如经营权能不能转让,投资不愿意做了,可以,经营权能不能转让、在什么条件下转让才能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四,寡头垄断。在中国城市的市政公用行业中,问题还不是很突出,但是有这样的苗头。寡头垄断的出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客观的。这是由于市政公用事业、这个行业自己所具有的属性--自然垄断性所决定的。自然垄断性不会因为资本、设施、经营者信公就垄断,信私就不垄断。垄断经营的问题,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垄断寡头和政府的利益分配,有了垄断的利益,垄断经营者不能全拿走,全拿走了,老百姓会有看法,会有怨气,政府也不干。长此以往,经营干不下去。所以在行业内形成寡头垄断经营,根本的出路是要解决好利益分配,就是在寡头垄断和政府之间要公平地分配利益。
五,市政企业的税收问题。目前看市政行业八个大的投资领域,以及这八个大的投资领域所形成的企业税收,同其他工业企业的税收基本上差不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有一点点优惠。但是按税法的规定,非营利性组织,所得税是要免除的。市政企业的公益性没有体现出来。徐宗威建议,应该专门研究针对市政和八个领域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全面的税收政策,这方面通用咨询在研究。
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总体要求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如何有效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提振信心值得研究。同样,在危机面前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是每个人的功课。
PM2.5尚未解决,臭氧又开始肆虐——中国空气污染现状 |
中国抗生素污染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 |
转基因“科普”为什么这么难 |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
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质能发电公司 |
葛剑雄:环保领域科研工作应防止功利化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