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化物所微藻能源开发亟待产业开发
时间:2009-11-10 阅读: 我要评论:
大连化物所微藻能源开发亟待产业开发
随着石油等能源的日益枯竭,利用单细胞微生物微藻来产氢、制油、炼制烯烃等新能源研究炙手可热。大连化物所作为国内最早进行微藻能源开发的机构,目前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规模系统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这种领先的机会稍纵即逝。”昨天站在化物所一栋楼房的天台上,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的曹旭鹏博士指着一排排规模培养微藻的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不无急切地说到。尽快将大连的微藻生物产业快速从实验室过渡到工业化阶段,成了研究人员最大的企盼。
记者看到,一排排玻璃器皿里的水呈墨绿色,这是1立方米微藻高密度培养的中试系统,只需要太阳光,微藻就能自养,光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吸收效率都远高于开放式户外大池培养系统,微藻含油量已达藻生物质干重的40%。特别是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建在电厂附近或偏远地区,利用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余热和水或城镇污水进行微藻培养。“如果建立10立方米到100立方米培养规模的示范,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市在微藻生物产业研发地位,带来新的产业方向。同时,这种微藻高密度培养技术能够为海水养殖提供高质量的浓缩微藻饵料。我们希望与企业界和养殖单位结合,形成以大连为基地,辐射全国海岸带的微藻生物产业。”曹旭鹏说。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的研究团队,在张卫研究员带领下,早在2000年经过充分考虑大连的地区优势和资源利用情况,开始开发海水微藻的高光效、高密度培养技术,在97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在过去的几年里海水微藻产氢速率提高了上千倍,产氢速率与美国加州大学的衣藻产氢研究结果基本相当。该项技术已申请7项专利。大连化物所正在开展第二代微藻产氢技术的开发,产氢速率会有几十倍的提高,产氢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还应有至少上百倍的提升空间。研究人员近期还开展了微藻生物质高效催化裂解烯烃的研究。已有初步结果表明,微藻生物质炼制烯烃技术具有切实可行性,期望能成为微藻生物质产业应用的另一个突破口。
记者看到,一排排玻璃器皿里的水呈墨绿色,这是1立方米微藻高密度培养的中试系统,只需要太阳光,微藻就能自养,光利用效率和二氧化碳吸收效率都远高于开放式户外大池培养系统,微藻含油量已达藻生物质干重的40%。特别是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建在电厂附近或偏远地区,利用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余热和水或城镇污水进行微藻培养。“如果建立10立方米到100立方米培养规模的示范,就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市在微藻生物产业研发地位,带来新的产业方向。同时,这种微藻高密度培养技术能够为海水养殖提供高质量的浓缩微藻饵料。我们希望与企业界和养殖单位结合,形成以大连为基地,辐射全国海岸带的微藻生物产业。”曹旭鹏说。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海洋生物产品工程组的研究团队,在张卫研究员带领下,早在2000年经过充分考虑大连的地区优势和资源利用情况,开始开发海水微藻的高光效、高密度培养技术,在973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在过去的几年里海水微藻产氢速率提高了上千倍,产氢速率与美国加州大学的衣藻产氢研究结果基本相当。该项技术已申请7项专利。大连化物所正在开展第二代微藻产氢技术的开发,产氢速率会有几十倍的提高,产氢能力在现有基础上还应有至少上百倍的提升空间。研究人员近期还开展了微藻生物质高效催化裂解烯烃的研究。已有初步结果表明,微藻生物质炼制烯烃技术具有切实可行性,期望能成为微藻生物质产业应用的另一个突破口。
PM2.5尚未解决,臭氧又开始肆虐——中国空气污染现状 |
中国抗生素污染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 |
转基因“科普”为什么这么难 |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
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质能发电公司 |
葛剑雄:环保领域科研工作应防止功利化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