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认识地球 保障发展 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时间:2009-04-22  阅读:    我要评论:

 

  今年4月22日是第四十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纪念“世界地球日”活动的主题是“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之所以设立这样的主题,目的就是以深部地球为切入点,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了解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国情及对国民经济社会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坚定信心,促进经济社会较快持续发展。

  大家常说,地球是目前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这个家园既为人类提供生活必需的粮食、水、能源和矿产资源,也常给人类带来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人类作为这个星球上的居民,一直把探索地球奥秘,当成自己的梦想。探索地球奥秘,不能仅仅停留在地球表面。地球是由多个圈层组成的。它的外圈,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它的内圈,有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在外圈和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过渡的软流圈。长期以来,由于科学手段的局限,我们对地球的了解还停留在地表。迄今为止,直接钻探深度只有地下12公里。

  人类越来越意识到,认识地下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不仅是人类探求自然奥秘的追求,更是人类汲取资源、保障自身安全的基本需要。正是基于这种共识,很多发达国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续启动了深部探测和超深钻探计划,希望通过“揭开”地表覆盖层,把视线延伸到地壳深部。这些科学计划,目前已经获得了重大成果。

  中国地球科学是世界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的也是非常杰出的部分,理所应当为人类认识深部地球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近些年,中国地质科学家已经在深部地球的研究中做了大量工作,包括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在内的一大批地学研究,已经在地球深部研究中开了好头。不久前,国土资源部实施了“汶川地震科钻工程”,并且即将实施“深部探测与资源研究科技专项”。

  认识地球的目的,不只是圆科学探索之梦。对于走在经济社会发展腾飞路上的当今中国,认识地球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基础,也是有效的支撑手段。中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发展的瓶颈,其中资源与环境,都与我们认识地球、把握规律有关。

  中国是一个资源大国,目前,已发现170余种矿产,资源开采量居世界第二,支撑了60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然而,随着矿产开发力度的加大,资源储备急剧下降,矿床发现率长期低迷,已勘探的能源和固体矿产资源对工业化的保障程度日见下滑,资源的供需矛盾突显。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矿产资源消费大国,一些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经接近或者超过50%。从经济安全出发,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必须保持在安全临界线以内,而增加国内资源供应和提高保障度是唯一的、积极的策略。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的地质工作者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为国家建设找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那些浅层的、好找的矿产资源,已经没有很大的勘查潜力,认识地球深部,向地球深部要资源,是今后找矿的主攻方向。

  就在我们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时刻,我们还要正视一些也许对人类更加严峻的环境危机。比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地下水位下降,比如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城市地面沉降……这些已经造成了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近些年自然灾害的频发,引发了全球粮食的紧张。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年至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同时也让人更加体验到地球深部结构和动力作用对地面生存发展的重大影响。在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应该而且必须用科技的力量更多地了解地球,更清楚地认识我们居住的家园环境,从而有更加安全、有质量的生存发展保障。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这个家是全球人类共同的家。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触动了每个国家发展的脉动,但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重大的危机都孕育着巨大的创新发展。中国要及时抓住这个重大的发展机遇,实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想目标,这既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伟大复兴的宏伟战略,也是关系世界和谐发展的伟大事业。让我们与全世界所有关心人类命运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携起手来,认识地球,保障发展,真正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并尊重它的客观规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更好地发现地球奥秘,更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栏目最近更新

PM2.5尚未解决,臭氧又开始肆虐——中国空气污染现状
中国抗生素污染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
转基因“科普”为什么这么难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质能发电公司
葛剑雄:环保领域科研工作应防止功利化
关键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