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治、用、保,攻克流域污染治理“世界第一难”
时间:2009-04-24 阅读: 我要评论:
编者按
南四湖,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由南阳、昭阳、独山和微山4个无明显分界的湖泊串联而成,流域总面积3.17万平方公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山东省创造性地实施了“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济宁、枣庄等市的市委、市政府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以支流保干流,以小局保全局,以辖区保流域,以清水走廊、长河碧波保障南水北调和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确保了南四湖水质得到持续改善。
去年9月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对南四湖“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给予了充分肯定。日前,记者来到这里,对山东省实施“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策略进行了采访,希望其成功经验能给其他地区带来启示。
南四湖,三百里,莲藕千亩芦万顷。
白鹭翩翩飞,碧水拍岸急。生活在山东南四湖畔的微山县两城乡独山东村渔民张宪生,在鱼塘边向记者介绍说:“这几年湖里的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多年不见的长江毛刀鱼又回来了!”长江毛刀鱼、白鳝和银鱼又回来做客,湖边野生植物、珍稀鸟类的增多,成了南四湖水质持续改善的最好见证。
“南四湖流域采取的‘治、用、保’措施说明治水要立足于全流域,要用经济的、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国内专家把南四湖的治理称为‘世界第一难’,事实证明,‘世界第一难’通过科学治理、领导重视,再加上‘中国特色’就不难。”2008年9月9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看到白鹭自由翔集、芦竹随风飘荡、湖水清澈见底,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如是说。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周生贤专门指出,山东省在治污实践中探索出的“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特别是南四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取得的成功,为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了范本。
流域污染治理中运用“治、用、保”并举的策略是怎样提出并形成一套体系的?策略的提出者、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波告诉记者,流域污染是伴随流域经济社会粗放式发展逐步产生的,解决流域污染取决于治理污染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恰当的技术策略是科学治理流域污染的基础,山东省就是在南水北调治污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治”、“用”、“保”并举的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
如今,通过“治”、“用”、“保”三措并举,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南四湖,湖区水体已经达到Ⅳ类水质、均值浓度接近Ⅲ类水质,重现了生机与活力。
一湖清水,两岸绿色,三季花香,四季鸟鸣。如今,乘船畅游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水面波光粼粼,水鸟相逐嬉戏,人们的耳边仿佛传来了动听的歌声:“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治:狠抓治理不放松
加强源头治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治污标准,严查“土小”企业,确保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地方标准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治”,即污染治理,包括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环境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治”的目标是使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山东省发布的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稳定达标排放。
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是山东省环保工作的重点。早在1987年,山东省政府就成立了南四湖环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1994年,山东省人大颁布了《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大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力度。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环保工作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在全省各地建立健全了以污染责任单位为主体,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监管、部门配合、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工作机制;逐级签订了治污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治污责任。2005年,启动实施了“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重点治理南四湖、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200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12次会议、出台15份文件安排部署环保工作。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省长姜大明也多次强调,“所谓约束性指标,就是完不成任务就摘乌纱帽的指标,是一项很严肃、很重要的指标。”副省长李兆前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和调度会,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抓好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沿线污染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河流断面监管,搞好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维护,大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削减污染负荷,努力实现全省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壮士断腕”是山东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真实写照。为从源头上治理结构性污染,山东省于2001年关闭了调水沿线所有42家两万吨及以下造纸企业的草浆生产线;2003年,发布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引导产业调整原材料及产品结构,关闭淘汰落后高耗产能。
近年来,在关闭所有年制浆能力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黄板纸企业、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1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1万吨以下淀粉生产线的基础上,又相继关闭了流域内所有5万吨以下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草浆企业以及酒精、淀粉企业29家和5万吨以上草浆企业(生产线)、2万吨以上废纸企业(生产线)3家。
山东省还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了“两减三保”(减少农药、减少化肥,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计划,按照“优化结构、减少总量”的原则,在调水沿线汇水区划定农药化肥禁施、限施区。沿线各市也启动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斩‘污龙’是挑战,也是保清流、打造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机遇,必须坚决办、尽快办、全力办好。”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说。
南水北调输水线路在山东境内全长487公里,济宁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点地区,工程贯穿济宁南北全境,长达198公里,占山东段干线总长度的40%以上。针对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的实际,济宁市坚持结构调整与污染治理有机结合,坚持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同步推进,坚持管住增量与调整存量双管齐下。近年来,全市已关闭3.4万吨以下造纸生产线11条,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7条,以及小淀粉生产作坊、小化工、土炼焦等“土小”企业300多家。
枣庄滕州市华闻纸业有限公司是全市唯一一家拥有5万吨麦草制浆能力的村办造纸企业,先后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质达到了山东省造纸行业地方标准的要求。但为了维护南水北调的调水大局,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关闭华闻纸业的麦草制浆生产线。这个总资产只有5.6亿元、员工2300人的公司,关停麦草制浆生产线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9590万元,480名职工下岗待业。
麦草制浆生产线关闭后,现在华闻纸业以废纸为原料造纸,改变了原料结构,吨纸耗水量由原来的350吨降低到20吨左右,C O D 削减量达4100多吨。
通过总结推广“华闻模式”,枣庄市彻底关闭了全市的麦草造纸生产线,并通过实施原料及产品结构调整,全市造纸生产能力扩大到80万吨,产值增加了8倍,而COD排放却减少了2.23万吨,污染负荷削减了83%。
枣庄市长陈伟告诉记者,他们自我加压,先后三次提高治污标准,继2000年“一控双达标”后,2003年由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提高到一级标准;2006年~2007年,由一级标准提高到执行全国最严格的《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008年,污水处理厂由Ⅰ级B标准提高到Ⅰ级A标准,“通过投资5.2亿元对150余家企业实施了污水深度治理工程,年可削减COD4000多吨、氨氮380余吨,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
为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枣庄市累计投入资金近8亿元,建成投运了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2008年,新增污水管网102.45公里,累计配套污水管网428.67公里。目前,每个区(市)至少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每个污水处理厂有一套完备的污水管网、一套除磷脱氮工艺、一套中水回用网络、一套污泥处置设施、一套自动在线监控系统、一套企业化运行机制,达到了“七个一”的要求。去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75%以上,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南四湖,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由南阳、昭阳、独山和微山4个无明显分界的湖泊串联而成,流域总面积3.17万平方公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必经之地,其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山东省创造性地实施了“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济宁、枣庄等市的市委、市政府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以支流保干流,以小局保全局,以辖区保流域,以清水走廊、长河碧波保障南水北调和淮河流域水质安全,确保了南四湖水质得到持续改善。
去年9月在山东省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对南四湖“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给予了充分肯定。日前,记者来到这里,对山东省实施“治、用、保”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策略进行了采访,希望其成功经验能给其他地区带来启示。
南四湖,三百里,莲藕千亩芦万顷。
白鹭翩翩飞,碧水拍岸急。生活在山东南四湖畔的微山县两城乡独山东村渔民张宪生,在鱼塘边向记者介绍说:“这几年湖里的水质一年比一年好,多年不见的长江毛刀鱼又回来了!”长江毛刀鱼、白鳝和银鱼又回来做客,湖边野生植物、珍稀鸟类的增多,成了南四湖水质持续改善的最好见证。
“南四湖流域采取的‘治、用、保’措施说明治水要立足于全流域,要用经济的、市场的办法来解决。国内专家把南四湖的治理称为‘世界第一难’,事实证明,‘世界第一难’通过科学治理、领导重视,再加上‘中国特色’就不难。”2008年9月9日,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新薛河入湖口人工湿地,看到白鹭自由翔集、芦竹随风飘荡、湖水清澈见底,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如是说。
在随后召开的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周生贤专门指出,山东省在治污实践中探索出的“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经验和做法值得推广。特别是南四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取得的成功,为流域水污染治理提供了范本。
流域污染治理中运用“治、用、保”并举的策略是怎样提出并形成一套体系的?策略的提出者、山东省环保局副局长张波告诉记者,流域污染是伴随流域经济社会粗放式发展逐步产生的,解决流域污染取决于治理污染的科学思路和方法。恰当的技术策略是科学治理流域污染的基础,山东省就是在南水北调治污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治”、“用”、“保”并举的小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技术策略。
如今,通过“治”、“用”、“保”三措并举,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南四湖,湖区水体已经达到Ⅳ类水质、均值浓度接近Ⅲ类水质,重现了生机与活力。
一湖清水,两岸绿色,三季花香,四季鸟鸣。如今,乘船畅游在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水面波光粼粼,水鸟相逐嬉戏,人们的耳边仿佛传来了动听的歌声:“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
治:狠抓治理不放松
加强源头治污,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提高治污标准,严查“土小”企业,确保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地方标准做到稳定达标排放。
“治”,即污染治理,包括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末端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面源污染治理、清淤疏浚、环境管理等在内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治”的目标是使流域内一切排污单位按照山东省发布的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稳定达标排放。
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是山东省环保工作的重点。早在1987年,山东省政府就成立了南四湖环境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1994年,山东省人大颁布了《山东省南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加大南四湖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力度。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环保工作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在全省各地建立健全了以污染责任单位为主体,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环保监管、部门配合、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工作机制;逐级签订了治污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治污责任。2005年,启动实施了“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重点治理南四湖、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2008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12次会议、出台15份文件安排部署环保工作。
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省长姜大明也多次强调,“所谓约束性指标,就是完不成任务就摘乌纱帽的指标,是一项很严肃、很重要的指标。”副省长李兆前多次组织召开现场会和调度会,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抓好淮河流域及南水北调沿线污染综合治理,切实加强河流断面监管,搞好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维护,大力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削减污染负荷,努力实现全省水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壮士断腕”是山东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真实写照。为从源头上治理结构性污染,山东省于2001年关闭了调水沿线所有42家两万吨及以下造纸企业的草浆生产线;2003年,发布实施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山东省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引导产业调整原材料及产品结构,关闭淘汰落后高耗产能。
近年来,在关闭所有年制浆能力3.4万吨以下化学制浆生产线、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黄板纸企业、1万吨以下废纸造纸企业、1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1万吨以下淀粉生产线的基础上,又相继关闭了流域内所有5万吨以下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草浆企业以及酒精、淀粉企业29家和5万吨以上草浆企业(生产线)、2万吨以上废纸企业(生产线)3家。
山东省还狠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了“两减三保”(减少农药、减少化肥,保产量、保质量、保环境)计划,按照“优化结构、减少总量”的原则,在调水沿线汇水区划定农药化肥禁施、限施区。沿线各市也启动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示范工程。
“斩‘污龙’是挑战,也是保清流、打造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良好机遇,必须坚决办、尽快办、全力办好。”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说。
南水北调输水线路在山东境内全长487公里,济宁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点地区,工程贯穿济宁南北全境,长达198公里,占山东段干线总长度的40%以上。针对结构性污染较为突出的实际,济宁市坚持结构调整与污染治理有机结合,坚持结构调整与节能减排同步推进,坚持管住增量与调整存量双管齐下。近年来,全市已关闭3.4万吨以下造纸生产线11条,万吨以下酒精生产线7条,以及小淀粉生产作坊、小化工、土炼焦等“土小”企业300多家。
枣庄滕州市华闻纸业有限公司是全市唯一一家拥有5万吨麦草制浆能力的村办造纸企业,先后投资9000余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外排水质达到了山东省造纸行业地方标准的要求。但为了维护南水北调的调水大局,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关闭华闻纸业的麦草制浆生产线。这个总资产只有5.6亿元、员工2300人的公司,关停麦草制浆生产线后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高达9590万元,480名职工下岗待业。
麦草制浆生产线关闭后,现在华闻纸业以废纸为原料造纸,改变了原料结构,吨纸耗水量由原来的350吨降低到20吨左右,C O D 削减量达4100多吨。
通过总结推广“华闻模式”,枣庄市彻底关闭了全市的麦草造纸生产线,并通过实施原料及产品结构调整,全市造纸生产能力扩大到80万吨,产值增加了8倍,而COD排放却减少了2.23万吨,污染负荷削减了83%。
枣庄市长陈伟告诉记者,他们自我加压,先后三次提高治污标准,继2000年“一控双达标”后,2003年由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提高到一级标准;2006年~2007年,由一级标准提高到执行全国最严格的《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污水综合排放标准》;2008年,污水处理厂由Ⅰ级B标准提高到Ⅰ级A标准,“通过投资5.2亿元对150余家企业实施了污水深度治理工程,年可削减COD4000多吨、氨氮380余吨,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8%。”
为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枣庄市累计投入资金近8亿元,建成投运了9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2008年,新增污水管网102.45公里,累计配套污水管网428.67公里。目前,每个区(市)至少有一座污水处理厂,每个污水处理厂有一套完备的污水管网、一套除磷脱氮工艺、一套中水回用网络、一套污泥处置设施、一套自动在线监控系统、一套企业化运行机制,达到了“七个一”的要求。去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75%以上,集中处理率达到80%以上。
用:中水回用节资源
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水资源充分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量,实施企业中水回用工程、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中水进城工程。
“用”,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用”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水资源充分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量,同时发挥河库自净能力。
“再生水成为全市第三水资源”,在枣庄市采访时,记者多次听到这句话,深入采访后才知此言不虚。
枣庄市副市长潘强告诉记者,枣庄围绕一个“用”字,实施企业中水回用工程、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中水进城工程。并在全市企业推行“无一次性用水车间”,引导企业加大中水回用力度,累计投资近两亿元,对70余家企业配套了中水回用设施,有10多家企业购买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日回用水量达5万吨。先后在薛城沙河、峄城沙河、新薛河、城郭河等季节性河道上建设橡胶坝21座、溢流坝68座,年截蓄中水7000万立方米以上。“在去冬今春的农业抗旱中,截蓄导用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解决了近2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以台儿庄区为试点,结合古城恢复重建,枣庄市投资1500万元,开挖了2300米的中水河道,实施中水进城工程。城区内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注入运河湿地,再把经湿地自然净化后的生态水引入城区,用于景观补水,有效涵养了城市水源。
为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调水期间景观用水需要,2007年,台儿庄区投资9700万元实施了月河及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共完成清淤河道长度1150米,封堵直排入河的原生活废水排放口40余个,清理两侧餐饮娱乐单位20余家,新开挖了总长2300米小黑河,引污水于处理厂中,新增蓄水能力20万方。实现了城区河河相通、水水相连,使城区水系“死水变活、活水变清”,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
记者在兖矿鲁南化肥厂看到,投资1.17亿元建设的污水与回用水处理工程正在运转。安环处陈爱中处长介绍说,这套工程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2.6万吨/日,采用先进的A/O处理工艺和超滤反渗透脱盐工艺,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再回用于生产系统,作为锅炉补水和循环水补水,减少了一次水开采量,做到增产不增污。中水回用系统建成后,每年可减排COD1970吨,氨氮610吨,减少废水排放300万吨,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实现间接效益500万元。
南四湖流域涉及的各市也都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济宁邹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及山东省“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的配套工程,共投资5975万元,处理后的中水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邹县电厂用于电厂四期工程冷却用水,每天输送中水6万吨。中水回用工程的实施,使邹城市每年可减少COD排放200吨,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菏泽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南水北调东线上游,属于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环保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菏泽市先后投资7.74亿元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副市长黄秀玲告诉记者:“我们在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厂的建设中,都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有的还是国际上先进的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并且每座污水处理厂都配套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现在全市日处理中水达到了13万吨。”
保:保护生态促和谐
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实施退渔还水、退房还岸、退耕还湿工程,充分发挥环境自净能力,初步形成“治理一个流域、培育一个湿地、造就一个生态地域”的新格局。
“保”,是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采用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道走廊湿地修复、湖滨及湖区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减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确保调水干线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建设南四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利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降解、净化,能够确保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稳定性。南四湖人工湿地建设工程规划建设30万亩,计划总投资5.75亿元。
2005年初,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新薛河入湖口开始建设人工湿地试验工程,现已经形成5000亩的湿地规模,并实现了湿地内挺水植物带、浮游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的优化配置,完成了与湿地试验区相配套的橡胶坝工程、配水工程。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强水质净化能力和优美景观效果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济宁市已在新薛河入湖口实施人工湿地示范工程,陆续建成人工湿地、修复原始生态湿地6.5万亩。
枣庄市围绕一个“保”字,实施“三退三还”工程,对流域源头、河流流经城区段和入河口、入湖口及河道低洼处进行生态修复保护。
“退渔还水”对流域源头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枣庄市境内共有水库135座,水面达11万亩,长期水产养殖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源头水资源,真正让水库休养生息,枣庄采取“政策引导、经济补偿”等措施,对周村、石咀子、户主等重点水库实施“退渔还水”。2008年,投资4000余万元将周村水库内1.5万个网箱全部进行清理,使库区水质大大改善。据测算,仅每年提供8000万立方米的城市用水,就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综合效益非常可观。
“退房还岸”对河流流经城区段进行生态修复保护。为此,全市累计投资3亿元,打造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为百姓提供了人水和谐的优美环境,同时提升了沿河土地价格,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开发,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
“退耕还湿”对入河口、入湖口及河道低洼处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打造“生态湿地之乡”。截至2008年底,枣庄市累计投资1.2亿元,在6条河流流域实施“退耕还湿”工程7个,退耕还湿面积11.3万亩,初步形成了“治理一个流域、培育一个湿地、造就一个生态景区”的格局。流入微山湖的城郭河、界河、北沙河等通过建设节制闸、橡胶坝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河流入湖口处形成了大片的湖滨湿地和30余公里的湖岸线。
围绕湿地修复,枣庄滕州市实施了退耕还湿、退田还林、退渔还水等工程,湿地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发挥了天然污水处理厂的功能,确保了湿地内水质的持续改善。
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水资源充分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量,实施企业中水回用工程、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中水进城工程。
“用”,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在污染治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利用流域内季节性河道和闲置洼地,建设中水截、蓄、导、用设施,合理规划中水回用工程。“用”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实现行政辖区内部水资源充分循环,减少废水排放量,同时发挥河库自净能力。
“再生水成为全市第三水资源”,在枣庄市采访时,记者多次听到这句话,深入采访后才知此言不虚。
枣庄市副市长潘强告诉记者,枣庄围绕一个“用”字,实施企业中水回用工程、中水截蓄导用工程、中水进城工程。并在全市企业推行“无一次性用水车间”,引导企业加大中水回用力度,累计投资近两亿元,对70余家企业配套了中水回用设施,有10多家企业购买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中水,日回用水量达5万吨。先后在薛城沙河、峄城沙河、新薛河、城郭河等季节性河道上建设橡胶坝21座、溢流坝68座,年截蓄中水7000万立方米以上。“在去冬今春的农业抗旱中,截蓄导用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解决了近20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以台儿庄区为试点,结合古城恢复重建,枣庄市投资1500万元,开挖了2300米的中水河道,实施中水进城工程。城区内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注入运河湿地,再把经湿地自然净化后的生态水引入城区,用于景观补水,有效涵养了城市水源。
为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满足调水期间景观用水需要,2007年,台儿庄区投资9700万元实施了月河及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共完成清淤河道长度1150米,封堵直排入河的原生活废水排放口40余个,清理两侧餐饮娱乐单位20余家,新开挖了总长2300米小黑河,引污水于处理厂中,新增蓄水能力20万方。实现了城区河河相通、水水相连,使城区水系“死水变活、活水变清”,增强了水体自净能力。
记者在兖矿鲁南化肥厂看到,投资1.17亿元建设的污水与回用水处理工程正在运转。安环处陈爱中处长介绍说,这套工程设计污水处理规模为2.6万吨/日,采用先进的A/O处理工艺和超滤反渗透脱盐工艺,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后再回用于生产系统,作为锅炉补水和循环水补水,减少了一次水开采量,做到增产不增污。中水回用系统建成后,每年可减排COD1970吨,氨氮610吨,减少废水排放300万吨,中水回用率达到50%以上,实现间接效益500万元。
南四湖流域涉及的各市也都积极推行中水回用。济宁邹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及山东省“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的配套工程,共投资5975万元,处理后的中水通过专用管道输送到邹县电厂用于电厂四期工程冷却用水,每天输送中水6万吨。中水回用工程的实施,使邹城市每年可减少COD排放200吨,促进了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菏泽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处于南水北调东线上游,属于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环保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为加强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菏泽市先后投资7.74亿元建成9座污水处理厂。副市长黄秀玲告诉记者:“我们在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厂的建设中,都采用了先进的工艺,有的还是国际上先进的工艺,确保出水水质达标,并且每座污水处理厂都配套建设了中水回用工程,现在全市日处理中水达到了13万吨。”
保:保护生态促和谐
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实施退渔还水、退房还岸、退耕还湿工程,充分发挥环境自净能力,初步形成“治理一个流域、培育一个湿地、造就一个生态地域”的新格局。
“保”,是在保障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综合采用河流入湖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河道走廊湿地修复、湖滨及湖区湿地修复等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对流域的生态恢复过程进行强化。充分发挥环境的自净能力,削减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确保调水干线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要求。
建设南四湖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利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重协同作用,对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降解、净化,能够确保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的稳定性。南四湖人工湿地建设工程规划建设30万亩,计划总投资5.75亿元。
2005年初,山东省在南四湖流域新薛河入湖口开始建设人工湿地试验工程,现已经形成5000亩的湿地规模,并实现了湿地内挺水植物带、浮游植物带和沉水植物带的优化配置,完成了与湿地试验区相配套的橡胶坝工程、配水工程。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强水质净化能力和优美景观效果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已初具规模。截至目前,济宁市已在新薛河入湖口实施人工湿地示范工程,陆续建成人工湿地、修复原始生态湿地6.5万亩。
枣庄市围绕一个“保”字,实施“三退三还”工程,对流域源头、河流流经城区段和入河口、入湖口及河道低洼处进行生态修复保护。
“退渔还水”对流域源头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枣庄市境内共有水库135座,水面达11万亩,长期水产养殖对水体造成了严重污染。为了保护源头水资源,真正让水库休养生息,枣庄采取“政策引导、经济补偿”等措施,对周村、石咀子、户主等重点水库实施“退渔还水”。2008年,投资4000余万元将周村水库内1.5万个网箱全部进行清理,使库区水质大大改善。据测算,仅每年提供8000万立方米的城市用水,就可创造直接经济效益8000多万元,综合效益非常可观。
“退房还岸”对河流流经城区段进行生态修复保护。为此,全市累计投资3亿元,打造了一道道亮丽的城市风景线,为百姓提供了人水和谐的优美环境,同时提升了沿河土地价格,带动了周边房地产开发,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良性循环。
“退耕还湿”对入河口、入湖口及河道低洼处进行生态修复保护,打造“生态湿地之乡”。截至2008年底,枣庄市累计投资1.2亿元,在6条河流流域实施“退耕还湿”工程7个,退耕还湿面积11.3万亩,初步形成了“治理一个流域、培育一个湿地、造就一个生态景区”的格局。流入微山湖的城郭河、界河、北沙河等通过建设节制闸、橡胶坝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河流入湖口处形成了大片的湖滨湿地和30余公里的湖岸线。
围绕湿地修复,枣庄滕州市实施了退耕还湿、退田还林、退渔还水等工程,湿地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得到了有效保护,发挥了天然污水处理厂的功能,确保了湿地内水质的持续改善。
三措并举换回清流
发布流域性标准,施行《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将“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思路作为主线,在污染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作出针对性规定。
为了使“治、用、保”并举的治污思路在流域工作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在流域环境容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6年3月1日,山东省环保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实施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将污染物排放与水环境质量相衔接的流域性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为南水北调治污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引导、促进调水沿线实现工业、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
2006年11月30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个条例与以往类似环保法规的最大不同是将“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思路作为主线,在污染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定。
枣庄薛城区的小沙河,昔日的“薛焦排污沟”,如今变成了清流潺潺、鱼鸟嬉戏的“小清河”。小沙河的“变身”,正是山东省实施“治、用、保”三措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一个真实写照。
“从前这里就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河,一到夏天水就起泡,老远就得捂鼻子,河两岸连草都不长,更别说河里有鱼了。”在枣庄市薛城区朱桥村,村民张裕普看到记者在小沙河桥头拍照,指着桥下清澈见底的河水对记者说:“你看,现在整治得多好了,水清了,也有鱼了,政府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枣庄市薛城区环保局的王晓燕科长告诉记者,小沙河全长11公里,承接了5家重点企业及高新区、薛城区部分生活污水。上游分东、西两支穿过城区进入微山湖。由于沿河工业、生活污水的排入,河流水质恶化,河水变浊变黑,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沟。
为彻底改善河流水质,确保入湖水质达到南水北调要求,2007年以来,薛城区先后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小沙河生态治理工程,使其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由原来的100mg/L以上降至现在的40mg/L左右,氨氮浓度也降至1.5mg/L左右,成为全省水质改善最好的河流之一。
就在记者即将截稿时,由山东省政府组织的《南水北调东线济宁市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规划》专家论证会刚刚在北京召开。据了解,《规划》以改善和恢复南四湖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预计总投资超过130亿元,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方法,全面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优化湖滨带产业结构,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修复受损湿地生态系统,完善“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防控体系,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发布流域性标准,施行《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将“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思路作为主线,在污染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作出针对性规定。
为了使“治、用、保”并举的治污思路在流域工作实践中更具可操作性,在流域环境容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6年3月1日,山东省环保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实施了《山东省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将污染物排放与水环境质量相衔接的流域性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为南水北调治污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引导、促进调水沿线实现工业、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升级。
2006年11月30日,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个条例与以往类似环保法规的最大不同是将“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思路作为主线,在污染治理、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修复与保护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定。
枣庄薛城区的小沙河,昔日的“薛焦排污沟”,如今变成了清流潺潺、鱼鸟嬉戏的“小清河”。小沙河的“变身”,正是山东省实施“治、用、保”三措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的一个真实写照。
“从前这里就是一条远近闻名的臭水河,一到夏天水就起泡,老远就得捂鼻子,河两岸连草都不长,更别说河里有鱼了。”在枣庄市薛城区朱桥村,村民张裕普看到记者在小沙河桥头拍照,指着桥下清澈见底的河水对记者说:“你看,现在整治得多好了,水清了,也有鱼了,政府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枣庄市薛城区环保局的王晓燕科长告诉记者,小沙河全长11公里,承接了5家重点企业及高新区、薛城区部分生活污水。上游分东、西两支穿过城区进入微山湖。由于沿河工业、生活污水的排入,河流水质恶化,河水变浊变黑,成了名副其实的污水沟。
为彻底改善河流水质,确保入湖水质达到南水北调要求,2007年以来,薛城区先后投资3000万元,实施了小沙河生态治理工程,使其出境断面水质COD浓度由原来的100mg/L以上降至现在的40mg/L左右,氨氮浓度也降至1.5mg/L左右,成为全省水质改善最好的河流之一。
就在记者即将截稿时,由山东省政府组织的《南水北调东线济宁市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规划》专家论证会刚刚在北京召开。据了解,《规划》以改善和恢复南四湖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预计总投资超过130亿元,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方法,全面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优化湖滨带产业结构,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削减入湖污染负荷,修复受损湿地生态系统,完善“治、用、保”并举的流域污染综合防控体系,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质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PM2.5尚未解决,臭氧又开始肆虐——中国空气污染现状 |
中国抗生素污染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 |
转基因“科普”为什么这么难 |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
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质能发电公司 |
葛剑雄:环保领域科研工作应防止功利化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