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率先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大规模生产
时间:2009-05-02 阅读: 我要评论:
中国:将率先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大规模生产
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酶生产商——丹麦诺维信公司日前与中国有关公司签署了在中国市场开发第二代燃料乙醇的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国际媒体发表评价称,这标志着中国推进第二代生物燃料步入了实施阶段。
三大难点有待化解
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它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大规模替代汽油和柴油。业内专家指出,与目前的煤变油、煤基甲醇/二甲醚、汽车动力电能/氢能等替代模式相比,生物燃料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和生态环境友好性。
资料显示,美国计划2022年将以1.08亿吨生物燃料替代20%运输燃料,欧盟在前年提出了生物燃料不得少于运输燃料10%的目标,印度提出到2017年将乙醇在汽油中添加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
对比各国规划,中国的生物燃料产业已显得裹足不前了。据了解,按照对外公布的数据,中国到2020年以液体生物燃料替代运输用石油只占2%,这只是欧盟的1/5,美国的1/10。
能源专家舟晓刚强调指出,在世界大国发展生物燃料策略中,除了中国国内的规划严重滞后以外,生物燃料转化技术比较落后,生物燃料产业资金投入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国生物燃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的燃料乙醇主要是利用糖和淀粉发酵来制取,技术比较成熟,但被誉为“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的纤维素发酵制乙醇技术进展缓慢,与国外差距较大。据介绍,国外在利用对环境非常友好的酶催化技术制取生物柴油方面进展迅速,并在通过基因工程促进原料高产方面也有长足进展。
当今,生物燃料的生产属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其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调查,长期以来,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领域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各国追捧投入加大
近年来,在日趋严峻的世界粮食危机的态势下,世界各国重新审视原来的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作为生产原料的生物能源发展之路,并纷纷在“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食”的框架下,积极探索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产业发展趋向。
据介绍,第二代生物燃料以非粮作物乙醇、纤维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为代表,原料主要使用秸秆、枯草、甘蔗渣、稻壳、木屑等非粮作物。此外,还有主要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的动物脂肪、藻类等。
一项研究表明,第二代生物燃料在注重生态效应方面远较第一代出色。据美国能源部提供的分析数据,第一代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平均仅可以减少约20%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第二代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有望减少最高达96%的温室气体排放。
事实上,第二代生物燃料取材范围相当广泛,秸秆、枯草等农业废弃物均可入料,对农业废料的循环利用保证了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第一代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耗费更多能源和使用更多化学物质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明显的优势,使得第二代生物燃料正被各国追捧。据了解,2007年底,美国通过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规定,2008年美国使用的可再生燃料应为90亿加仑,到2022年将达到360亿加仑,其中必须有210亿加仑为第二代生物燃料。
作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科研和技术应用的领跑者,北欧各国不惜余力地推广这一大宗产品,而大多数国民则积极响应。据悉,瑞典政府规定,凡购买第二代生物燃料轿车的人,可获得政府每辆车1万瑞典克朗(约合1200美元)的补贴,甚至有些城市还对这类汽车免收停车费。
中国有望后来居上
大力推进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发展,被环保和经济学家称为通向生态社会的第一步。
在4月中旬举行的2009博鳌亚洲论坛上,丹麦诺维信公司与美国麦肯锡公司联袂首次对外公布了中国第二代生物燃料成本研究结果,认为“生物燃料行业在中国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是纤维素资源大国。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近7亿吨,这其中玉米秸秆占36.7%、稻草秸秆占27.5%、小麦秸秆占15.2%。而50%以上的秸秆资源集中在四川、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等9省。此外,尚有有4.2亿公顷边际土地,包括各种荒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等可用来发展能源作物。
目前,国内每年在农作物秸秆消耗的总量中,用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约3.40亿吨,饲料和肥料约2亿吨。按经济学家的客观推断,若能利用现在资源的一半,生物产业年产值便可达近万亿元。
依据诺维信与麦肯锡的研究结果,通过把农业残留物转化为酒精燃料,到2020年中国可以替代3100万吨的汽油消费,减排近9000万吨二氧化碳。同时,这一行业可创造近600万个直接工作机会,并带来320亿元的年收入。而生物燃料的蓬勃兴起,预计将帮助中国减少10%的进口原油。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今年2月,中国国内两个最大的粮食和化工巨头——中粮集团和中石化公司与诺维信达签署了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工业链,收集农业废料,然后加工成生物乙醇,并通过加油站配给清洁燃料。
按照合作框架,在该项目投资中,包括中粮和中石化在内的中国公司至少占到其中75%的份额,诺维信占25%的份额。该项目计划将建立250个工厂,前提是到2020年中国的生物乙醇需求达到3700万吨。
诺维信中国区总裁柯铭乐表示:“中国收集农作物废料的人力成本具有巨大竞争力,且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还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据悉,中国纤维素乙醇行业将在5到10年内初具规模,并有望到2013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纤维素乙醇生产国。
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的一种,它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可大规模替代汽油和柴油。业内专家指出,与目前的煤变油、煤基甲醇/二甲醚、汽车动力电能/氢能等替代模式相比,生物燃料具有更高的能源效率和生态环境友好性。
资料显示,美国计划2022年将以1.08亿吨生物燃料替代20%运输燃料,欧盟在前年提出了生物燃料不得少于运输燃料10%的目标,印度提出到2017年将乙醇在汽油中添加比例由目前的5%提高到20%。
对比各国规划,中国的生物燃料产业已显得裹足不前了。据了解,按照对外公布的数据,中国到2020年以液体生物燃料替代运输用石油只占2%,这只是欧盟的1/5,美国的1/10。
能源专家舟晓刚强调指出,在世界大国发展生物燃料策略中,除了中国国内的规划严重滞后以外,生物燃料转化技术比较落后,生物燃料产业资金投入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国生物燃料行业的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的燃料乙醇主要是利用糖和淀粉发酵来制取,技术比较成熟,但被誉为“第二代燃料乙醇技术”的纤维素发酵制乙醇技术进展缓慢,与国外差距较大。据介绍,国外在利用对环境非常友好的酶催化技术制取生物柴油方面进展迅速,并在通过基因工程促进原料高产方面也有长足进展。
当今,生物燃料的生产属于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其技术研发和市场培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调查,长期以来,投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国家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部分领域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
各国追捧投入加大
近年来,在日趋严峻的世界粮食危机的态势下,世界各国重新审视原来的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作为生产原料的生物能源发展之路,并纷纷在“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食”的框架下,积极探索第二代生物燃料的产业发展趋向。
据介绍,第二代生物燃料以非粮作物乙醇、纤维素乙醇和生物柴油等为代表,原料主要使用秸秆、枯草、甘蔗渣、稻壳、木屑等非粮作物。此外,还有主要用来生产生物柴油的动物脂肪、藻类等。
一项研究表明,第二代生物燃料在注重生态效应方面远较第一代出色。据美国能源部提供的分析数据,第一代以玉米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平均仅可以减少约20%的温室气体排放,而第二代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燃料乙醇,有望减少最高达96%的温室气体排放。
事实上,第二代生物燃料取材范围相当广泛,秸秆、枯草等农业废弃物均可入料,对农业废料的循环利用保证了生物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了第一代生物燃料生产过程中耗费更多能源和使用更多化学物质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明显的优势,使得第二代生物燃料正被各国追捧。据了解,2007年底,美国通过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规定,2008年美国使用的可再生燃料应为90亿加仑,到2022年将达到360亿加仑,其中必须有210亿加仑为第二代生物燃料。
作为第二代生物燃料科研和技术应用的领跑者,北欧各国不惜余力地推广这一大宗产品,而大多数国民则积极响应。据悉,瑞典政府规定,凡购买第二代生物燃料轿车的人,可获得政府每辆车1万瑞典克朗(约合1200美元)的补贴,甚至有些城市还对这类汽车免收停车费。
中国有望后来居上
大力推进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发展,被环保和经济学家称为通向生态社会的第一步。
在4月中旬举行的2009博鳌亚洲论坛上,丹麦诺维信公司与美国麦肯锡公司联袂首次对外公布了中国第二代生物燃料成本研究结果,认为“生物燃料行业在中国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是纤维素资源大国。据农业部的统计数据,目前,中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近7亿吨,这其中玉米秸秆占36.7%、稻草秸秆占27.5%、小麦秸秆占15.2%。而50%以上的秸秆资源集中在四川、河南、山东、河北、江苏、湖南、湖北、浙江等9省。此外,尚有有4.2亿公顷边际土地,包括各种荒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等可用来发展能源作物。
目前,国内每年在农作物秸秆消耗的总量中,用于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约3.40亿吨,饲料和肥料约2亿吨。按经济学家的客观推断,若能利用现在资源的一半,生物产业年产值便可达近万亿元。
依据诺维信与麦肯锡的研究结果,通过把农业残留物转化为酒精燃料,到2020年中国可以替代3100万吨的汽油消费,减排近9000万吨二氧化碳。同时,这一行业可创造近600万个直接工作机会,并带来320亿元的年收入。而生物燃料的蓬勃兴起,预计将帮助中国减少10%的进口原油。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今年2月,中国国内两个最大的粮食和化工巨头——中粮集团和中石化公司与诺维信达签署了合作项目,共同研究工业链,收集农业废料,然后加工成生物乙醇,并通过加油站配给清洁燃料。
按照合作框架,在该项目投资中,包括中粮和中石化在内的中国公司至少占到其中75%的份额,诺维信占25%的份额。该项目计划将建立250个工厂,前提是到2020年中国的生物乙醇需求达到3700万吨。
诺维信中国区总裁柯铭乐表示:“中国收集农作物废料的人力成本具有巨大竞争力,且发展第二代生物燃料还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和推广。”据悉,中国纤维素乙醇行业将在5到10年内初具规模,并有望到2013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纤维素乙醇生产国。
PM2.5尚未解决,臭氧又开始肆虐——中国空气污染现状 |
中国抗生素污染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 |
转基因“科普”为什么这么难 |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
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质能发电公司 |
葛剑雄:环保领域科研工作应防止功利化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