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燃料乙醇产业

时间:2009-04-02  阅读:    我要评论:

包括燃料乙醇在内的新能源已上升到关乎国家未来战略的高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到2020年,生物燃料将占到交通燃料消费总量的15%左右;到“十一五”期末,生物燃料乙醇的利用规模将达300万吨。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高油价总体趋势,催促国内主要能源企业和各省市纷纷抢先布局。

三巨头发力圈定“势力范围”

中石油、中石化和中粮集团被公认为是国内燃料乙醇产业的三巨头。截至目前,国内已有的5个燃料乙醇项目都有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粮集团的背景。

在国家发改委目前已完成的湖北、河北、江苏、江西、重庆五省市燃料乙醇专项规划评估中,中石油将重庆圈定为自己的合作对象。中石化则视湖北、江西为未来做大做强燃料乙醇产业的重点,它在湖北荆州的1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环评报告于去年底获国家环保部批准,开工只差一张国家发改委的“准生证”。另外投资江西的东乡燃料乙醇项目环评也同期获批。作为我国生物能源的领跑者,中粮除参股吉林燃料乙醇项目外,还直接管理黑龙江华润、丰原生化和广西北海三个项目。眼下,它又与河北、江苏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三巨头纵横捭阖,搅得国内燃料乙醇产业风生水起。

“非粮”成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我国目前现有燃料乙醇生产主要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生产1吨乙醇大约需要3.3吨粮食。由于消耗大量粮食可能影响国家粮食战略安全,因此,业内一致认定非粮化才是未来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方向。2007年9月,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陈德铭提出我国燃料乙醇必须走非粮之路。这被外界解读为来自国家层面的风向标,意味着国内生物质能源将走出一条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也就是从2007年起,国家叫停了燃料乙醇项目的立项审批。

与此同时,国家发改委按照非粮发展思路,重新布局国内燃料乙醇产业,计划在东北、山东等地建设若干个以甜高粱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在广西、重庆、四川等地,建设若干个以薯类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在川、贵、云等地建设若干个以油料植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试点项目。

去年4月,国家发改委透露,湖北、江西等5省市生物燃料乙醇专项规划已完成评估,提交了专题报告。评估认为,利用薯类作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略具经济性,建议在5省市优先推进燃料乙醇产业发展。

沉寂一年多后,国内燃料乙醇产业再度提速,只是发展方向由粮食转变为“非粮”。

第六张“准生证”花落谁家

面对产业升级带来的机遇,各省份开始抢先出手。而争抢国内第六张燃料乙醇“准生证”主要表现为鄂、赣两省的比拼。

湖北规划在荆门、宜昌和洪湖开建3座燃料乙醇厂,规划年总产量30万吨。此前,湖北稻花香集团致力争取5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进军百亿企业。据悉,该项目早已纳入湖北省燃料乙醇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江西是目前全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规划较早的省份。记者日前电话采访江西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时得知,早在2007年下半年,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组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正式对江西发展燃料乙醇规划进行评估。在被列入国家发改委优先考虑的大名单后,江西燃料乙醇产业正式进入实质阶段。目前中石化入主的东乡燃料乙醇项目的环评已获批准。今年1月初,武汉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与江西省林业厅签署“生物质能源产业战略合作协议”,该公司计划10年时间投入170亿元发展生物能源。

争夺第六张“准生证”的对手远不止这两个省份。去年底,记者赴中粮北海乙醇项目采访时得知,广西计划在河池等地新建三个燃料乙醇项目,使全区形成100万吨产能。而四川也在悄然展开前期准备。该省已派出多批考察组到湖南、浙江等地考察葛根提取燃料乙醇技术。四川的另一优势是国家对灾后重建的大力扶植,因此,它或许能成为半路杀出的“黑马”。中石油副总经理李新华几天前率团实地考察了南充十万吨葛根、红薯等燃料乙醇项目的筹备情况。南充作为中石油公司确定的生物质能源试验示范基地,各项前期工作正有序展开。此外,重庆、云南、贵州、江苏等省市也相继出台本省发展生物能源产业的规划。

核心技术决定市场先机

第六张“准生证”引而不发,首先反映出的是国家层面对这一新兴产业的缜密思考。

如何高起点谋划整个产业的发展,是决策者深思熟虑的问题。目前,多数省份选择以红薯、甜高粱等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作为传统作物,它们无疑具有自身优势。但这些年来湖南、四川等省份提出了利用葛根提取燃料乙醇的新思路,这既符合国家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政策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它能延长整个产业链,形成经济、社会、环保的多重收益。

燃料乙醇产业已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谁掌握了核心技术谁就赢得了市场先机。因此,采用最先进技术,是助推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另一翼。

目前国内外燃料乙醇提取大多采用第一代液态发酵技术,耗水量大,工业废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记者月初在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采访时得知,他们与湖南企业经过多年合作,已成功研发出“固态汽爆发酵”技术,较为彻底地解决液态发酵技术在环保问题上存在的弊端。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红薯、葛根等多种非粮作物上申请了多项国内国际专利。换句话说,眼下各省考虑采用红薯为原料发展燃料乙醇时,都将面临着专利技术的引进问题。而湖南今后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更多的是体现于技术上的优势。对于湖南而言,当务之急是尽快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国内燃料乙醇产业格局中占得一席之地。(

本栏目最近更新

PM2.5尚未解决,臭氧又开始肆虐——中国空气污染现状
中国抗生素污染威胁生态和人类健康
转基因“科普”为什么这么难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我国十大水系水质一半污染
2014年中国十大生物质能发电公司
葛剑雄:环保领域科研工作应防止功利化
关键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

网友评论

共有条评论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遵守互联网相关规定。评论在审核通过后才会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