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绿色建筑”认识的四个误区
时间:2009-06-17 阅读: 我要评论:
观点:“绿色建筑”认识的四个误区
6月15日,长沙市建委联合湖南大学及一些知名企业走进社区、街道和学校,展开为期一个月的“绿色建筑”宣传活动。专家们指出,对于能改变明天的“绿色建筑”,人们的认识尚存四个误区。
长沙市建委提供的资料介绍说,“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包括二氧化碳排放),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记者注意到,在“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实验区后,长沙一些建筑正在发生变化。如建设中的长沙“两馆一厅”(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结合自然通风、太阳能光电,音乐厅能耗很低。博物馆天窗位置设置太阳能光电板,可提供50kW左右的太阳能发电量。而在住宅领域,一个新开发的商品房建筑群实现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采用风、光能互补路灯,雨水被收集起来循环利用。
长沙市建委有关专家指出,对“绿色建筑”这一新生事物,人们认识上存在四个误区:
误区一:“绿色建筑”造成高成本。相对于普通建筑,眼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约为100元/平方米至400元/平方米,但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来看,“绿色建筑”的成本并不一定会比普通建筑高,甚至还会有所降低。而从综合生态效益、居住舒适度考量,“绿色建筑”更具性价比。
误区二:“ 绿色建筑”就是概念炒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至三个星级。审定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颁发证书和标志,其中一星级和二星级项目由地方政府审定,三星级则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定。被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认定的“绿色建筑”,并非一个销售的噱头。
误区三:“绿色建筑”就是高绿化、大景观。“绿色建筑”的确对园林、绿地面积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比传统建筑给居住者更多的绿色自然感受。但绿色的感官感受并非全部,“绿色建筑”是生态住宅、节能建筑、环保住宅、健康住宅的和谐统一体。
误区四:“绿色建筑”要使用大量高新尖技术。“绿色建筑”会利用一些节能技术或者设备,但不是高新尖技术的实验室。“绿色建筑”技术的目的是创造适宜生活环境,遮风挡雨,冬暖夏凉。“绿色建筑”提倡采用对自然破坏最小的方式、简单可行的技术。换句话说,“绿色建筑”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小的环境代价,建造最适宜的生活环境。(记者苏晓洲)
长沙市建委提供的资料介绍说,“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包括二氧化碳排放),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记者注意到,在“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实验区后,长沙一些建筑正在发生变化。如建设中的长沙“两馆一厅”(博物馆、图书馆、音乐厅),结合自然通风、太阳能光电,音乐厅能耗很低。博物馆天窗位置设置太阳能光电板,可提供50kW左右的太阳能发电量。而在住宅领域,一个新开发的商品房建筑群实现了太阳能发电与建筑一体化、高层住宅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采用风、光能互补路灯,雨水被收集起来循环利用。
长沙市建委有关专家指出,对“绿色建筑”这一新生事物,人们认识上存在四个误区:
误区一:“绿色建筑”造成高成本。相对于普通建筑,眼下“绿色建筑”的增量成本约为100元/平方米至400元/平方米,但从全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来看,“绿色建筑”的成本并不一定会比普通建筑高,甚至还会有所降低。而从综合生态效益、居住舒适度考量,“绿色建筑”更具性价比。
误区二:“ 绿色建筑”就是概念炒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及《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绿色建筑”等级由低至高分为一至三个星级。审定项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并颁发证书和标志,其中一星级和二星级项目由地方政府审定,三星级则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定。被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认定的“绿色建筑”,并非一个销售的噱头。
误区三:“绿色建筑”就是高绿化、大景观。“绿色建筑”的确对园林、绿地面积有着严格的执行标准,比传统建筑给居住者更多的绿色自然感受。但绿色的感官感受并非全部,“绿色建筑”是生态住宅、节能建筑、环保住宅、健康住宅的和谐统一体。
误区四:“绿色建筑”要使用大量高新尖技术。“绿色建筑”会利用一些节能技术或者设备,但不是高新尖技术的实验室。“绿色建筑”技术的目的是创造适宜生活环境,遮风挡雨,冬暖夏凉。“绿色建筑”提倡采用对自然破坏最小的方式、简单可行的技术。换句话说,“绿色建筑”是用最简单的方式、最小的环境代价,建造最适宜的生活环境。(记者苏晓洲)
环境科学之家(http://www.eschina.org.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service#environmentor.cn(请将#改为@)。
来源: 作者: (环境人 Environmentor.Cn)